以初心践匠心 以匠心守初心 施珍:让越窑青瓷插上多彩的艺术翅膀
2021-08-31 17:07:41 来源:《本站原创》
文章转自8月29日《慈溪日报》
采土、淘洗、揉泥、拉坯、修坯、刻花、上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非遗人”施珍坚持不懈、精益求精,凭着自己对越窑青瓷日益深入的理解和日臻完美的技艺,烧制出一件件美不胜收的青瓷作品。
21年的执着坚守和奋楫笃行,赋予施珍的是青瓷之美的深切感受,是基于传统的守正创新,是一脉相承的匠人匠心,是永不放弃的艺术追求。这些积淀、养料、感悟让她在青瓷烧制技艺上屡有突破,走向更广阔的艺术舞台。
■全媒体记者 陆燕青 文/摄
《百年烽火走向辉煌》
两作品入展国家级非遗越窑青瓷传承展
用符合时代要求、讴歌时代发展的越窑艺术作品,为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献礼。7月20日—8月20日,“秘瓷翠色·国家级非遗越窑青瓷传承展”在浙江博物馆武林展区举行,展出了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越窑青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嵇锡贵与弟子们的精品佳作,以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郭琳山的作品共60余件(组),集中呈现当代越窑青瓷精湛的技艺。其中,施珍作品《缠枝菊花葵口瓶》和《吉祥鸟双耳瓶》参展。
《缠枝菊花葵口瓶》高25厘米、宽19厘米,被浙江博物馆永久收藏。该作品运用传统的跳刀、填釉、刻花等工艺,以向日葵形为瓶口,将菊花和缠枝有机结合在一起,纹样简洁明快。整个器形饱满硕大,釉色晶莹,富有古典之美。《吉祥鸟双耳瓶》高32.5厘米、直径17.8厘米,瓶颈两边的小鸟是根据上林湖越窑遗址碎片当中神鸟的纹样进行艺术的再现,把平面上的传统阴刻纹样变为立体的吉祥鸟,头衔灵芝寓意吉祥,又镶嵌在极富传统元素的器型上面,显得既华贵又有历史,具有沧桑感和现代艺术感。
2018年,上林湖后司岙发现秘色瓷窑址,参观时,施珍注意到出土瓷片上的双凤纹,尖锐的鸟喙、展开的双翅、长长的尾羽,展示出一种独具魅力的自信。凭借从凤纹中取得的灵感,施珍设计了一种“吉祥鸟”图案,让平面纹样化为立体。不久,《吉祥鸟双耳瓶》《吉祥鸟莲纹盖罐》相继面世,莹润细腻的釉色与富有灵气的鸟头浑然天成,既有吉祥如意的寓意,又有对生命自由的想象。
“薪火传承,生生不息。嵇锡贵大师是我的恩师,是我们后辈学习的榜样。她为陶瓷艺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虽已是八旬高龄,仍带领我们后辈致力于越窑青瓷的传承与创新。”施珍说,这种工匠精神让她深受感染,鼓舞着她坚守初心,大胆创新,去探索符合新时代发展的陶瓷艺术。
《吉祥鸟莲纹盖罐》
躬耕三十年 揽获多项荣誉
施珍,浙江宁波人。16岁时,她随三爷爷施于人到景德镇求学。施于人是中国现代陶艺教育理论家、景德镇陶瓷艺术学院的创始人之一。正是在他的影响下,施珍爱上了类冰似玉的青瓷,迷上了青瓷烧制技艺。后来她考入景德镇陶瓷学院,毕业于美术系陶瓷设计专业。1997年,作为我国第一个陶瓷美术领域交换生,施珍赴韩国首尔产业大学陶艺科进修,2000年学成归国回到慈溪。
越窑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青瓷窑系,因地处越州而名。上林湖越窑青瓷始烧于东汉,唐代时达到全盛,经海上丝绸之路远赴世界各地。这种“青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的瓷器让唐代诗人陆龟蒙写下“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佳句。“越窑青瓷的魅力深深地吸引了我,也成为我毕生追求的事业。”施珍说,越窑青瓷具有材质釉色美、器型装饰美、工艺美术美。2010年,施珍在上林湖畔创办上越陶艺研究所,并在上林湖畔扎下了根,开始她的朝圣之路。
自此,施珍都以一颗匠心不断精益求精、锐意创新,在青瓷的创研上树立自己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审美标准,创作了一件又一件青瓷精品。
《牡丹玉壶春瓶》点染上诗意独特的釉彩,装饰大方而精美,瓶上的牡丹富贵端庄、栩栩如生,蕉叶规整可爱,足部莲花点缀,每根线条都具有深浅变化,虚实之间,变化万千;《吉祥鸟莲纹盖罐》简洁大方,莲纹清晰明快,造型优美灵动,采用唐代吉祥鸟纹样,反映了作者对生命的追求与渴望,表达了高尚情操、和谐美满之意……她的作品典雅大方,精美大气,赓续传统又能独具匠心,总给人惊艳之美。她师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朝兴、嵇锡贵等名家,兼具东西方美学素养,在从事越窑青瓷的创作和传承工作30年间,作品先后获得国家级、省级博览会特等奖2项、金奖10项、银奖4项,获得国家外观设计专利5项。其中,《缠枝玲珑双耳瓶》获第五届浙江省民间文艺“映山红奖”,《牡丹玉壶春瓶》入选2016年杭州G20峰会国家元首机场贵宾厅展示。
陶瓷艺术是一件360度的综合性艺术,从美术学习到陶瓷创作,在她看来是从平面到立体的过程,从纹案的设计、造型的设计到陶瓷的设计,一步步稳扎稳打,最终才将这门艺术以作品的面貌呈现出来。
艺术创作 创新是关键
《玉簪花长颈瓶》高39.9厘米、宽14.2厘米,采用了刻花、点彩的工艺,瓶口为莲花形状。清新淡雅,亭亭玉立,契合了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质。这件作品,施珍将莲花高洁清廉的品性,在当代演绎新风采,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符号运用在越窑青瓷中,以不同的姿态出现在美术瓷中,让世人感受陶瓷在前进,越窑青瓷设计也正在走向多样化。这是施珍的新作,她似乎永远在探索未知的路上,大胆率性,细腻敏锐,在反复尝试下寻找自己的那道风景。
《百年烽火走向辉煌》是施珍专为庆祝建党百年而创作。作品高38厘米、宽17.5厘米,笔筒状造型,包括嘉兴南湖红船、井冈山会师、革命圣地延安、西柏坡精神4件,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发展历程中的四个重要节点。这件作品历时3个月,采用阴刻、阳刻、堆叠与跳刀等多种工艺,使整个画面层次丰富,气韵生动。口沿的位置,特别设计成心形,代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近几年,施珍注重艺术家的主体性创造,探索青瓷加彩艺术的创意。思考从一个陶工变成陶瓷艺术家,突破点在于如何体现艺术的精神。没有主体性创造,谈什么艺术?2010年初,她创作了作品《上林随想》。这件作品通过湖水、天空与人的互动,形成虚实相生的多重境界,包括物境、情境和意境。施珍说,加彩作品是会说话的,它产生言外之意、弦外之音,令人回味无穷、想象无边,充分表现出中国艺术虚实相生的特性,亦近亦远,亦轻亦重,亦虚亦实,亦真亦幻,以其厚重的历史感和轻盈的现代感,流淌着深情、丰盈、高雅的抒情意味,创造出自由、深远、灵动的意象空间,从而启发出对于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性领悟。《上林随想》立即得到了业内专家的肯定和赞赏,被浙江博物馆收藏。
“越窑青瓷如今解开千年谜底,焕发秘色重光,这是非遗越窑青瓷烧制技艺传承保护的可喜成果。”施珍不仅精耕于自己的艺术创作,而且致力于越窑青瓷烧制技艺的传承与弘扬,吸引更多的人关注越窑青瓷。如今,越窑青瓷得到复兴和发展,一些陶瓷工艺大师纷纷驻扎在此设立自己的研究所、工作室。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朝兴的工作室就设在施珍的上越陶艺研究所。
《上林随想》
重任在肩 让青瓷插上多彩的艺术翅膀
7月26日,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出席并讲话。身为浙江省民协副主席、宁波市民协主席的施珍,作为浙江省代表参加了这次大会。会议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
“能参加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光荣更是责任,因为我肩负着全体会员的重托,是大家对我的信任。”施珍说,她将秉承会议精神,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吸引更多有情怀、有素养的青年英才投身民间文艺,使事业后继有人、薪火相传,迈向新境界。
对于自己的专业领域,施珍也确立了今后的努力方向。“传承越窑青瓷工艺是我的使命,但必须赋予它新的生命,使它与时代产生联系,提升它的艺术价值。光继承技艺还不够,必须大胆创新,加入抽象的朦胧的无限遐想的艺术元素。使现实主义艺术和当代艺术融合,给千年越窑青瓷加彩,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单色釉到多彩瓷。”施珍说,这就需要我们陶艺工作者转变成陶瓷艺术家,让青瓷插上多彩的艺术翅膀,创作出更多具有新时代特色的好作品。
今年11月初,施珍将在浙江美术馆推出个展《上林随想——施珍越窑青瓷作品展》,并出版发行同名图录与专著,全面展示这些年的艺术创作成果,让更多的人了解越窑青瓷,欣赏陶瓷艺术。
《吉祥鸟七彩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