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工出细活,容不得半点马虎”——徐朝兴文艺大师工作室在“精”字上下功夫
2021-05-20 18:56:56 来源:《本站原创》
“最近一段时间,我接连跑了四五个地方,想为传播青瓷文化再多出一份力,因为之前因为疫情耽误了不少时间,‘五一’过后不少线下活动又多起来了。”今天,亚太手工艺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宁波第二批文艺大师徐朝兴,来到宁波市陶艺教育研讨活动现场,为全市200多名中小学、幼儿园老师上了一堂陶艺大师课。
从艺60多年,徐朝兴创作了不少青瓷精品,被他视同生命一样珍惜,无论有人出多高的价也不舍得卖。现场,他通过大屏幕展示了这些精美绝伦的作品,并结合创作过程传授他的秘籍与心得。
“精工出细活,容不得半点马虎”的创作体会,也让在场的老师们感受到了真正的工匠精神。特别是“跳刀”绝技的展示,让人既紧张又震撼。随着坯体的高速旋转,他聚精会神地抖动着特殊的刀具,瞬间就刻下数万波线或印痕,形成效果奇特的花纹,充满了手工的柔韧之美。
徐朝兴说,在青瓷的72道工艺中,跳刀是最难的工艺之一,要静下心做到心手合一。“周围嘈杂不行,有咳嗽不行,甚至心脏跳动过快也不行,‘抖’的时候,必须屏息凝神,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作品上,极致专注才能做出青瓷珍品。”
数十年来,他每天坚持在早上5点到8点练习“抖刀”,连手上的指纹也磨光了。
“常年累月跟泥巴打交道,虽然指纹磨光了,但换来了我的青瓷人生,我觉得很值得,这才是手艺人的手。”他借此勉励陶艺爱好者要做一行爱一行,坚守匠心,坚持到底,极力去做好每件作品,发挥工匠精神,把青瓷文化发扬光大。
青瓷是宁波文化的瑰宝,为擦亮这张金名片,2017年,徐朝兴文艺大师工作室落户在慈溪市上越陶艺研究所。四年来,徐朝兴大师与上越陶艺研究所所长施珍师徒一起创新思路,为传承越窑青瓷烧制技艺,弘扬越窑青瓷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肯定与赞誉。他们创作的作品也接连获得多项国家级和省级大奖。
“明天我还要去台州参加一个青瓷文化的活动,虽然今年我78岁,但依然经常在外面跑,简直比退休前还要忙,我是宁波人的女婿,也是宁波文艺大师,有责任和义务把青瓷和越窑文化发展得更好。”徐朝兴说,传播青瓷文化也要与时俱进,他自己也不断接受新事物,经常在微信等网络社交平台发布视频,把创作的过程进行全方位展示。
弘扬青瓷文化,宁波各地各学校也纷纷在行动。
“今天现场聆听大师讲解创作过程,感受到了‘大国工匠’的执着精神,也启发我在教学实践中,如何结合身边的文化资源去创作,让学生真正了解需要去关注的点,并结合这些身边文化进行项目化的学习。”海曙区雅戈尔中学教科室主任,海曙区陶艺教育联盟秘书长詹盈雅深有感触地说。
“精工出细活,容不得半点马虎”——徐朝兴文艺大师工作室在“精”字上下功夫。
施珍老师说:我亲眼看到很多前辈,虽然他们技巧十分娴熟,但他们每次制作时都十分认真,兢兢业业,热爱自己的事业,我在他们身上学到了许多,传承青瓷任重而道远,我应该向前辈们学习,学习他们的精神,学习他们的手艺,精益求精,追求极致。
晋武成、施珍、都一兵、高而颐、嵇锡贵、关宝琮、徐朝兴、陈水琴、孙亚青
上越陶艺研究所内,徐朝兴大师与施珍老师就作品纹样进行着讨论,肯定了施珍近期作品,并现场切磋雕刻技艺,对于花卉的雕刻,转折面非常重要,如何让花朵活灵活现,是十分有讲究的,在平面的陶瓷上展现出繁花似锦的意境。
徐大师与施老师对于画面的设计有着极高的要求,要顺应自然,将自然之美融于陶瓷,复杂的设计不一定是最美,有时简单求真也可以很美,高超的雕刻技艺要与画面设计相辅相成,大家都受益匪浅。
施珍老师对徐朝兴文艺大师工作室的成员要求极其严格,不仅希望大家能在越窑青瓷制作上更上一层楼,而且希望能对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在前进的道路上要保持“匠心”,千百年来,工匠们执着于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作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我们要保持匠心做出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