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出高徒!宁波文艺大师徐朝兴与徒弟施珍同获
2018-05-02 11:13:28 来源:甬派新闻 2018年4月29日
昨天,在全省庆祝“五一”暨劳模先进表彰大会上,师徒两同台授奖。
谈起感受,施珍直言:“与其说是喜悦,更是鞭策!这次跟师傅共同入选浙江工匠,让我感受到了艺无止境、精益求精。师傅身上值得我学习的不仅是精湛的技艺,更是高洁的人格。”
徐朝兴大师,身为龙泉青瓷泰斗,虽然是丽水人,但是跟阿拉宁波的渊源可不小!
“我是宁波女婿,宁波的饭没少吃、水也没少喝,”这是徐朝兴与宁波的第一层缘分
施珍是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省级“非遗”越窑青瓷烧制技艺传承人,也是徐朝兴唯一的女弟子。
2010年,施珍的上越陶艺研究所在慈溪上林湖畔成立,徐朝兴曾亲赴宁波,为徒弟点燃了第一窑的窑火。
不久后,这个工作室就在慈溪市上越陶艺研究所成立,由施珍负责日常运营。
这是师徒二人继续传承发展青瓷文化,研究青瓷技艺,进行青瓷艺术创作的全新开端。
此次,师徒同台授奖,可以说是文艺大师工作室的又一硕果,也是师徒二人对青瓷的热爱和弘扬青瓷文化之路执着精神的再次见证
翻开中国的青瓷史,龙泉青瓷无疑具有很高的地位和价值。
在当代青瓷界,徐朝兴是丰碑式人物,为龙泉青瓷的复兴和繁盛作出了创造性贡献
徐朝兴,1943年生于浙江龙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龙泉青瓷传承人、深圳市工美文化创意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徐朝兴继承了龙泉青瓷哥窑、弟窑的技艺特点及开片绝技、深厚,做工精细,他将龙泉青瓷的工艺特点与美术装饰相结合,以釉、胎的特性和美术纹样体现了产品的自然美,使龙泉青瓷这一古老艺术得以发展。
他的作品曾多次在一国同行业评比中获奖,《特大牡丹瓶》、《哥窑七线尊》、《哥窑盘口天球瓶》于1979年获部优产品;《螭龙花纹瓶》、《象耳八角瓶》、《点彩斑纹瓶》于1987年获全国陶瓷质量评比优质奖;《83厘米哥弟窑混合梅瓶》陈列在人民大会堂浙江厅;《白虎尊》、《武成尊》等作品陈列在中南海紫光阁。
如今徐朝兴已年过七旬,仍将龙泉青瓷的传承发展视为己任,培养了一批批青瓷手艺的后继者。他说,“我与龙泉青瓷已紧紧联系在一起,是龙泉青瓷塑造了我,我的一生属于龙泉青瓷。”
施珍:一双巧手“化土为玉”
宁波文艺圈的朋友肯定都听过“施珍”这个名字,她是慈溪市上越陶艺研究所陶艺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我市首批“港城工匠”之一。在上林湖畔潜心钻研青瓷烧制技艺的她,通过努力,相继破解了陶土配方、釉料和火候等难题。近年来,作品获得国家级、省级博览会多个奖项,作品“《上林随想》青瓷瓶”被省博物馆永久收藏、作品“牡丹玉壶春瓶”入选2016年杭州G20峰会国家元首贵宾厅展示。
在慈溪市上越陶艺研究所内,在满屋青瓷的辉映下,30年的坚守从施珍口中娓娓道来。对于陶瓷,施珍可谓是家学渊源,她的三爷爷施于人是中国现代著名陶艺教育理论家、景德镇陶瓷艺术学院的创始人之一。
16岁那年,施珍跟着三爷爷来到了景德镇求学,其后考入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陶瓷设计专业,1997年作为我国第一个陶瓷美术领域的交换生赴韩国首尔产业大学陶艺科进修。
2000年,在魂牵梦萦的上林湖的召唤下,施珍回到了家乡。她心里有一个梦想:复活那“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的秘色瓷。
于是,湖边不知何时多了间简易的工棚,里面摆上了一些窑具、烧炉,周边的村民只看见一个小姑娘进进出出,每天带回来不同的泥巴。起初大家觉得很稀奇,但十天半个月也没看出啥动静,便慢慢失去了好奇心,留下寂静的上林湖和寂寞的烧窑活计。
“不管采土、淘洗、成形、修坯等10多道工序花了多少工夫,关上窑门的那一刻,一切从零开始。”施珍说道。
对照着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代秘色瓷的颜色,施珍无数次尝试、比对感悟釉色、胎质、装饰的差别,再思考怎样改进工艺流程。“首先需要搞清楚陶土配方、釉料和烧制火候这三大问题,瓷器是一种火的艺术,烧制过程中任何一点细微的元素,都可以产出截然不同的色彩,只能不断试验。有时,一件作品要经过几十次甚至更多次的失败……”
执着的付出总有回报,2016年,近30年的坚守和千百次的尝试后,施珍终于成功还原了“千峰翠色”的秘色瓷。如今,已有百余种越窑青瓷精品,带着她的感悟,渐次复活。她创作的龙纹刻花瓶,在“非遗薪传——浙江青瓷精品展”中,成为浙江四大名窑中唯一获得金奖的越窑青瓷。
“就算一辈子只能干好一件事,把‘匠’字做到极致也是件好事。”施珍笑说,自己并没有异于常人的能耐,只是对于钟爱的东西,愿意静下心来,认认真真地做。因为自己知道,没有清寂的执着与坚守,没有精益求精的态度,是创造不出好作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