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林秘色·秋染》:一夜寒霜,神清骨秀
2017-10-30 15:39:41 来源:微信公众号 2017年10月29日
《上林秘色·秋染》:一夜寒霜,神清骨秀
陆游说:「一夜清霜,染尽湖边树。」
黄庭坚说:「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
李白说:「阴生古苔绿,色染秋烟碧。」
对于秋天,没有比「染」字更妥帖的动词。
这被秋日染得绚烂多彩的世界,
又浸染了艺术家的画笔,
在古老的越窑青瓷上,开出了一片新天地。
《上林秘色·秋染》施珍
直径23.3cm,高42.8cm
染·时代之印记
传承和创新从来不是完全对立的。
正如互联网可以将封闭的小村子和大世界连接起来,也能让传统工艺在新时代继续得到沿袭。
借助互联网,匠人们的手艺也将超越时间与空间的局限。
新技术的光芒并不会遮蔽时间的痕迹,对于传统来说,【新】也是一个正面的词汇。越窑青瓷,就在新的历史环境里,因陶瓷艺术家们的创新和努力,融入了新时代的审美,不再是束之高阁仅为少数人品鉴的【秘色】之谜,而是有了更多的普世的意义。
而传统的生命是创造。用古不为用古,是为善用古。
从《上林秘色》这一系列四件作品看来,这种创造的生命力正蓬勃地发展着。以“层林尽染”为线,分别为【秋林】【秋层】【秋染】【秋尽】四件作品。
丰富和立体、线条和造型、釉色和窑变,这些词汇都是描述这四件作品的关键词。它们一同去呈现这个斑斓而丰收的秋天,却又不尽相同,无论是器形大小,还是细节的变化,或者是纹理和表现,都自成个性。
这正是在当下的社会环境里,陶瓷艺术家们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研究和传承,再到如今创新和发展,施珍的作品正是这种适应和改变的结果。
染·艺术之美
《上林秘色》系列作品,以一贯之,皆借用了绘画和书法的艺术手法。
这件《上林秘色·秋染》神清骨秀,器型秀气雅致,装饰上重在【染】。
色彩的点染给了作品灵魂。窑变而成的色彩浸染在透亮温润的底釉之上:深浅不一的黄,深邃的蓝,静谧的靛青色,他们洒脱地、不经意地落在青中带黄,黄中带青的底釉上,好似给一幅水墨画上点睛之笔。这一展现也丰富了越窑秘色的展现形式。
这说的是表象,是平面可见的。
染,亦是将自然意象转换为艺术手法的动词,是将作品的精神引导出来的动词。
意境,是中式审美最深奥和迷人之处。
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这种意境的感悟看的是一个人的阅历,知识和悟性。
这种点染,让作品的意境更为深邃广阔。秋日的风景从具象的枫叶红了,花凋零了,芦苇白头,银杏变黄……变为一种深远的难以诉说的情愫。这种感触里,有对丰收的喜悦和欢乐之情,亦有万物萧索走向冷冬的惆怅。就像看着一片远山,慢慢地模糊,最终变成心尖的一抹感触。
青 瓷
秋色如水,
落入青瓷,
如梦随行。
我们之所以喜欢手工的东西,
是因为我们的美感来源,
就是在这历史久远的技艺中逐渐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