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炉越窑千年火
2017-03-29 10:23:15 来源:2017年3月29 光明日报
《牡丹玉壶春瓶》 获第六届中国(浙江)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入选2016年杭州G20峰会国家元首机场贵宾厅展示品。
《五瓣葵口浅凹底秘色瓷盘》 获“春水绿云”2017中国·浙江省青瓷展越窑秘色瓷金奖。浙江省慈溪市委宣传部供图
扫一扫,开启中华文化溯源之旅。
【中华文化溯源·越窑青瓷】
若说对越窑青瓷的赞美,没有人胜过陆龟蒙。1200多年前的9月,陆龟蒙紧盯着斜坡上那长长龙窑的窑门,当冷却后的窑门打开,一道亮色映入他的眼帘——山黛树翠草青,这是越窑青瓷吗?他脱口而出:“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3月16日,浙江宁波慈溪上林湖荷花芯考古现场。无遮无挡的冷风中,浙江省文物考古所的张涛坚持着:“目前挖掘出的都是越窑青瓷残次品的碎片,还有打破的匣钵,产品以晚唐五代为多。”从春节后来到现场,张涛已经在这里守候了一个多月,试图在这残存中寻找曾经的辉煌。
“越窑是东汉至宋代在浙江东部宁绍平原一带以生产青瓷为主的一个瓷窑群体。产品的种类、釉色、纹饰与制瓷工艺都极相似,且产生、发展、高潮,甚至消亡的时间都较为接近,而所处之地同属古越地,故名越窑青瓷。”慈溪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姚煜介绍。 从陶到瓷,古人在泥土里提炼了两千年。东汉晚期,当青瓷终于在越窑烧制成功时,世界从此有了瓷器。“越窑青瓷是中国瓷器的母亲瓷,在唐、五代、北宋早期达到全盛。”姚煜说,慈溪的上林湖窑区(群)在以往的普查中发现了自汉至宋的古窑址120多处,可以说是全国、全世界青瓷研究的一大宝库,是一个露天青瓷博物馆。
2015年10月21日,北京故宫的斋宫人头攒动,153件(套)从西周至北宋时期的越窑原始瓷和青瓷文物在这里展出。青绿的釉色、光洁的釉面、薄俏的胎体、精美的纹饰,代表了越窑青瓷的审美。文物全部来自浙东越窑青瓷博物馆馆长陈国桢的私人收藏。展览结束,陈国桢从中挑出19件精品捐献给了故宫。
“三国到西晋期间,越窑主要以烧制日常生活用品为主,造型也偏向农耕生活的样貌。但南北朝开始,在工艺上有了卓越的进步,从胎釉配方、造型装饰、窑具和烧制等方面都有了重大变革。一种顶级的青瓷——秘色瓷在唐代晚期问世,成为进贡朝廷的特制瓷器。但是它只存在于史料的记载和诗歌的传诵中。多年来,它的产地、实物都是个谜。”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非遗越窑青瓷烧制技艺传承人施珍讲述着秘色瓷的来龙去脉。
2月25日,浙江省文物考古所与慈溪市政府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首次公布了慈溪上林湖后司岙秘色瓷窑址考古发掘的重大成果——两年的考古发掘证实,后司岙就是秘色瓷最主要的烧造地。上林湖是唐宋越窑的中心窑场,也是唐、五代至北宋时期全国的窑业中心,代表了9至11世纪中国青瓷烧造技术的最高成就。
可是,这样精美绝伦的瓷器为何最晚在南宋孝宗时期便消失在历史舞台?对此,慈溪市精心研究并撰写的《越窑青瓷文化史》给出了答案:原材料供给出现严重问题、燃料不足引起烧造困难、朝廷窑政抑制青瓷生产。施珍则把原因归结为战乱:“由于南宋积弱不振,都城南移,也造就了瓷器工业的中心转移,一如当年从上虞的曹娥江转移到上林湖。
”
青瓷一别,竟是千年。
直到20世纪50年代,上林湖因为修建水库而开始了考古调查,最终确立了上林湖越窑遗址是国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烧造时间最长的古窑遗址。1988年,国务院公布上林湖越窑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基地。进入新世纪,慈溪将青瓷的发现、发掘与保护、创新纳入了城市发展的大转盘。“加强整体规划、搭建展示平台、挖掘文化内涵、加强文化交流、发展青瓷产业,青瓷文化已经成为慈溪的四大文化之一”,姚煜介绍。2001年,上林湖越窑薪火重新点燃。2011年,越窑青瓷烧制技艺被国务院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慈溪是三个保护责任地之一。如今,上林湖越窑遗址已被列入我国2018年海上丝绸之路申报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1998年,被评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上林湖寺龙口窑址,发掘出了越瓯、越盘、越盆以及越铃、越钟、越埙、越鼓等青瓷乐器。作为远古“击缶”乐的传承与发展,“击瓯之乐”始于唐代。唐《乐府杂录》里写道:“以邢瓯、越瓯十二只,旋加、减水于其中,以箸击之。”在史料中记载的历史被打捞出来,慈溪市把“唐代乐器——越窑青瓷瓯乐的研究与仿造”项目列入市科技星火计划。2009年3月,慈溪市青瓷瓯乐团正式成立。2013年,越窑青瓷瓯乐研究所组建。濒临失传的千年瓯乐在慈溪开始了新的生命历程。青瓷瓯乐团团长谢杰峰已经带领团员演出无数、获奖无数。他们的青瓷乐器还亮相在美、法、德、新加坡等国际舞台。
不仅与音乐,越窑青瓷还与文学有着看似巧合的默契。从晋代杜毓《荈赋》中的“器择陶拣,出自东瓯”,到唐朝孟郊《凭周况先辈于朝贤乞茶》里的“蒙茗玉花尽,越瓯荷叶空”,再到大清皇帝乾隆的“李唐越器久称无,赵宋官窑珍以孤”,越窑青瓷穿越了时代的审美,更点燃了那一炉窑火,沿着时间的隧道明亮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