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巧手 “化土为玉”
2017-01-10 14:56:59 来源:宁波晚报 2017年1月10日
施珍:慈溪市上越陶艺研究所陶艺师,高级工艺美术师,我市首批“港城工匠”之一。在上林湖畔潜心钻研青瓷烧制技艺的她,通过努力,相继破解了陶土配方、釉料和火候等难题。近年来,作品获得国家级、省级博览会多个奖项,作品“《上林随想》青瓷瓶”被省博物馆永久收藏、作品“牡丹玉壶春瓶”入选2016年杭州G20峰会国家元首贵宾厅展示。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这是唐代诗人陆龟蒙对越窑瓷的曼妙描绘。始于汉,盛于唐,烧制史达千年之久,如今,有着“母亲瓷”之称的越窑青瓷,正在省工艺美术大师、越窑青瓷技艺传承人施珍手中化土为玉,重放异彩。
在慈溪市上越陶艺研究所内,在满屋青瓷的辉映下,30年的坚守从施珍口中娓娓道来。对于陶瓷,施珍可谓是家学渊源,她的三爷爷施于人是中国现代著名陶艺教育理论家、景德镇陶瓷艺术学院的创始人之一。16岁那年,施珍跟着三爷爷来到了景德镇求学,其后考入景德镇陶瓷学院美术系陶瓷设计专业,1997年作为我国第一个陶瓷美术领域的交换生赴韩国首尔产业大学陶艺科进修。
2000年,在魂牵梦萦的上林湖的召唤下,施珍回到了家乡。湖边多了一间简易的工棚,从采土、淘洗、成形、修坯等,带着复活“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的秘色瓷的梦想,施珍对自己说:“在这里,一切从零开始。”
对照着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唐代秘色瓷的颜色,施珍无数次尝试、比对感悟釉色、胎质、装饰的差别,再思考怎样改进工艺流程。“首先需要搞清楚陶土配方、釉料和烧制火候这三大问题,瓷器是一种火的艺术,烧制过程中任何一点细微的元素,都可能产出截然不同的色彩,只有不断试验。有时,一件作品要经过几十次甚至更多次的失败……”
2016年,近30年的坚守和千百次的尝试后,施珍终于成功还原了“千峰翠色”的秘色瓷。如今,已有百余种越窑青瓷精品,带着她的感悟,渐次复活。
执着的付出总有回报,近些年,施珍屡屡斩获重量级大奖,其作品还被浙江省博物馆、台湾会馆等永久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