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银奖作品的背后故事
2016-09-19 10:52:04 来源:微信公众号 2016年6月6日
▲ 《海的浪花》
四月,由浙江省文化厅主办,宁波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承办的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工艺品及相关衍生品设计大赛,在宁波国际会展中心“2016东亚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上惊艳亮相。
在众多参赛作品中,陶瓷艺术家施珍的作品《海的浪花》脱颖而出,斩获银奖。
施珍 | 海的浪花
以千年越窑青瓷为材质,将传统与时尚相结合,烧制出具有现代风格的越窑青瓷咖啡具套组,是陶瓷艺术家施珍运用实用主义的理念创新和文化创意的一项首创。作品既保留住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传统工艺的核心技艺,又突出了非遗作品的市场适用,更富有穿越时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创意新颖的设计理念。
一壶四杯,加糖缸器形典雅,浑然一体,大气精致。千峰翠色,釉色莹莹,似冰类玉,是千古越窯青瓷的现代珍品。
宁波拥有丰富的海洋遗存,整套咖啡具沿口一半是海的浪花,一半是温馨的港湾,既有西方艺术的语言,又不失东方文化的印迹,彰显宁波浓厚的海洋地域文化特点。艺术家的艺术语言往往和其涉猎知识的广度、深度,对文化的理解、思考密不可分,能把它们恰如其分地体现在作品上,是施珍对宁波海洋文化的理解和运用。
那,一件作品的诞生又经历了怎样的故事呢?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陶埏》说:“共计一坯之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其中微细节目,尚不能尽。”
如今的陶瓷制作工序虽与古代不尽相同,但瓷器生产的基本工序依旧。选料、制坯、上釉和烧造,每道工序又包括多项复杂的环节,这其中任何一步操作的失误都会影响最终的效果。
可见,一件作品的诞生既伴随着创作者的“深思熟虑”和“超凡技艺”,同样还需要每一道工序的尽心尽力。以下选取作品《海的浪花》制作过程中的片段,来见证她的诞生。
v 修胚 v
修胚包括了:印胚、旋胚等技法。印胚只在胚器稍干时,将其用手按拍使其圆整,也可利用小轮车旋转拍印。旋胚,将胚器倒扣于车轴,一边转动一边用刀旋削,使胚器里外都能平整光洁。
v 施釉后晾干 v
施釉又称荡釉。釉彩,是使瓷器光洁盈润的关键。釉彩的使用,就是能否称为瓷器的关键。釉色决定了瓷器的质量,而瓷土,则决定了釉色的呈现。
v 入窑 v
v 开窑 v
经过数个昼夜后完成烧制,将取胚等设备架设完毕后,开始开窑。越窑的青瓷之所以称为秘色瓷,其中的关键在于瓷土本身铁质含量高,烧制后呈青色或青绿色,再加上恰当的荡釉,令越窑青瓷的颜色相较其余瓷器更加似玉般剔透。
每一次创作都是一次淬火的重生,
对施珍如是,
于她手里的每一件作品也如是。
也许正是经历了火的考验,
所以才有了那么多美好的存在。
End
历史〡文化〡传承〡创新
越州古窑薪火相传 上林遗址青瓷再现